围棋小故事
围棋培训 青岛博思围棋园 2016-10-10 09:21:36 893浏览
1、烂柯的传说、青岛学围棋的地点
青岛博思围棋园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,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(今浙江省衢qu县)去打柴。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,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,住足观看。看了多时,童子说“你该回家了”,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,一看斧柄(柯)已经腐朽了,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。王质非常奇怪。回到家里后,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。无人认得他,提起的事,有几位老者,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。原来王质误入仙境,遇到了神仙,仙界一日,人间百年。
后来,后人就把“烂柯”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。这个别名经常用在文学作品中。
2、松下围棋
宋朝著名诗人黄山谷对围棋颇有研究,他曾把书法中的擒纵之势用于弈棋,结果棋艺大进。宋代另一大诗人苏东坡是黄山谷的朋友,二人在诗坛上并称“苏黄”。但苏东坡的棋艺水平不高,却喜欢与黄山谷对弈。有一次,两人在松树下饮酒弈棋,局面对苏不利,刚好有一松子掉落棋盘,苏东坡为了转移目标,对黄山谷说:“我出一联,你若在三步棋内对不出来,罚洒三杯。”山谷当即答应。东坡出上联说:“松下围棋,松子每随棋子落。”黄山谷胸有成竹,却故作难色。东坡捧杯待罚。黄应声对道:“柳边垂钓,柳丝常伴钓丝悬。”苏东坡听后,频频点头称赞。
3、马晓春的“刀把五”故事
几年前网络围棋还是新鲜事物时,曾流传了一则颇为传奇的故事:马晓春在网上将一个名叫“刀把五”的高手“逼死”于“刀把五”棋形。向马晓春求证此事真伪时,他笑称“确有此事”。
“刀把五”是围棋中的“愚形”,走出这种棋形,肯定会被老师骂得一头包。而当时联众围棋的这位“刀把五”是位5D(网上的五段,当时在网上已是高段)高手,作风张狂、“砍人”不倦。
平时不怎么上网下棋的马晓春一天受人之托,用一个3D账号上网涨分,向这位“刀把五”邀战,没想到这位仁兄嫌马晓春“段位太低”,不愿应战。来了兴趣的马晓春一路紧追,非要与之一较高下。无奈,“刀把五”说:下一盘可以,但只能下5分钟的快棋。言语间,对“菜鸟”的不耐烦跃然纸上,全然不知越快自己死得越惨。
棋局只要一开始,自然就成了马晓春的天下,那“刀把五”哪可能是“马妖”的对手!棋至中途,“刀把五”已被杀得不顾“身份”要求悔棋,马晓春也含笑答应。战局结束,“刀把五”赫然发现,自己中腹被对手逼出了一个“刀把五”愚形!而且走出此形,自己大龙愤死。
“‘刀把五’死于‘刀把五’,哈哈……”马晓春留下一行小字,飘然而去,此后几个月,“刀把五”绝迹联众江湖。
4、围棋趣话
围棋始于我国夏朝末年。因“嗜棋者长寿”之故,古时围棋又有“坐隐”、“忘忧”之称。
古时围棋还有“烂柯”的别名。此乃围棋与巨州烂柯山曾结下不解之缘。此山得名,即由王质伐木,观弈烂柯的美丽传说而来。
围棋那黑白子与棋盘组成的世界,蕴含着无穷的奥秘。棋盘的总路数是三百六十一,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余天。我国古代观察天象,从周朝起将天分为三百六十多度。由此按四角地区分排,借以象征一年四季;四个角各有九十天,象征每一个季节的天数;棋盘最外一圈七十二路,象征气候时节;棋子三百六十枚,黑白各半,象征阴阳;棋盘方形,象征静止;棋子圆形,象征运动。
围棋“九段制”亦有来历。在古代,围棋棋手的等级称为“棋品”。因受人品、官品、书品“九品制”的影响,故棋品也设“九品”。北宋张拟的《棋经·品格篇》:“夫围棋之品有九,一曰入神,二曰坐照,三曰具体,四曰通幽,五曰用智,六曰小巧,七曰门力,八曰若愚,九曰守柮。”明清以来,有国手、二手、三手、四手之分。每手又分先后,略近九等。日本效之,称为九段。
千百年来,围棋弈趣迭生。人因棋生趣,棋因趣助兴。
《魏书·王粲传》记有一则“另盘复局”的故事:王粲看人下棋,棋局被弄乱了,王粲凭自己的记忆,替他们重新摆好。下棋的人惊愕,又用布盖住棋盘,让他在另外的棋盘上再复,结果一子不差。
围棋高手都有独特的预算能力。宋朝《春渚纪闻》载:一个叫刘仲甫的国手,他进京路过钱塘住店时,挂出了写有他名字的招幡,并自称“江南棋客”。这下轰动了当地,有人请来高手,双方在紫宵宫比赛。当弈至半盘时,刘仲甫处于劣势,人们指责他夸口过头了。刘氏不慌不忙地说:“这盘棋我有一步妙着,不过要在二十几着以后才生效。”经他提醒,大家还是想不出来。于是继续下,那着棋到二十几步以后,果真见效了。
历朝有许多政治家、军事家爱好下围棋。《三国演义》中“关云长刮骨疗毒”的故事,更是出神入化;在华佗用刀刮骨霍霍有声之时,关公却与马良从容地下围棋。足见他有超人的大将神勇。
唐朝是中日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。唐苏鹗在《杜阳杂编》中记载了最早的一场中日围棋赛;宣宗大中二年三月,日本国王子来到中国长安,进行文化交流。日本王子善围棋,提出与高手对弈。宣宗命待诏顾师言应战。顾与王子下到三十三着时,出现了一步难棋,顾唯恐失利,有辱君命,便凝思苦想,终于出一招“镇神头”。王子见势瞪眼缩手,知道胜不了,就问身后的唐朝官员,待诏是几流棋手。唐官谎说是第三流,其实顾师言是第一流国手。王子要求见一流棋手。唐官说:“赢了第三流,才能见二流,胜过第二流的,方可会一流手。”……王子长叹说:“小国之第一,不如大国之第三!”
围棋自古最讲棋德。“纹枰对坐,从容谈兵。研究棋艺,推陈出新。棋虽小道,品德最高……”陈毅同志在诗中表达了对围棋道德的重视。与此相反,清末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棋风不正。某日曾与部下的武官对弈,发生争执,不料曾国藩口出脏言又大打出手。又某日,他邀请清末18国手之一扬州的周小松来他府上弈棋,答应给周聘金以作来回路费。结果周让九子,曾国藩也一败涂地,曾气极,赛后竟赖付聘金。为时人们讥唱:“国手艺无前,名满大江南。可笑曾癞子,输棋不给钱。
5、围棋发展历史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围棋便是华夏精神的集中体现。儒雅中见其锋芒,境界的运筹帷幄...
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,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,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,有着发展智力,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.围棋,在我国古代称为弈,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,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据《世本》所言,围棋为尧所造。晋张华在《博物志》中亦说:“舜以子商均愚,故作围棋以教之。”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。
【春秋、战国时期】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,公元前559年,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。后来,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。文子批评道:“宁氏要有灾祸了,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,而况置君而弗定乎?”用“举棋不定”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,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。
【秦、汉、三国时期】
西京杂记》卷三曾有西汉初年“杜陵杜夫子善弈棋,为天下第一人”的记述,但这类记载亦是寥如星辰,表明当时围棋的发展仍比较缓慢。到东汉初年,社会上还是“博行于世而弈独绝”的状况。直至东汉中晚期,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。1952年,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,此棋局呈正方形,盘下有四足,局面纵横各17道,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。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,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。东汉的马融在《围棋赋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,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,“三尺之局兮,为战斗场;陈聚士卒兮,两敌相当。”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,像三国时的曹操、孙策、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。著名的“建安七子”之一一王粲,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,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。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,对围棋之盘式、着法等了然于胸,能将观过的“局坏”之棋,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。我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,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。魏晋前后,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。魏邯郸淳的《艺经》上说,魏晋及其以前的“棋局纵横十七道,合二百八十九道,白、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”。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。但是,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《棋经》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“三百六十一道,仿周天之度数。”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。这与现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,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。
【南、北朝时期】
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,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,因而弈风更盛,下围棋被称为"手谈"。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,他们以棋设官,建立"棋品" 制度,对有一定水平的"棋士",授予与棋艺相当的"品格"(等级)。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,《南史·柳恽传》载:"梁武帝好弈,使恽品定棋谱,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",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。现在日本围棋分为"九段"即源于此。上述这些变化,极大地促进了围棋游艺技术的提高,为后来围棋游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向国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。
【唐、宋、元时期】
唐宋时期,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。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,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,对弈之风遍及全国。这时的围棋,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,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、愉悦身心、增长智慧。弈棋与弹琴、写诗、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,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。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187号唐墓中出土的《仕女弈棋图》绢画,就是当时贵族妇女对弈围棋情形的形象描绘。当时的棋局已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,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。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瓷质围棋盘,唐代赠送日本孝武天皇、现藏日本正仓院的象牙镶钳木质围棋盘,皆为纵横各19道。中国体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圆形围棋子,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,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。唐代"棋待诏"制度的实行,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。所谓棋待诏,就是唐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。当时,供奉内廷的棋待诏,都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严格考核后入选的。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,故有"国手"之称。唐代著名的棋待诏,有唐玄宗时的王积薪、唐德宗时的王叔文、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。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,扩大了围棋的影响,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。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,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从唐代始,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,逐渐越出国门。首先是日本,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,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。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,而且对棋子、棋局的制作也非常考究。
【明、清时期】
明清两代,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。其表现之一,就是流派纷起。明代正德、嘉靖年间,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:一是以鲍一中为冠,李冲、周源、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;一是以程汝亮为冠,汪曙、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;一是以颜伦、李釜为冠的京师派。这三派风格各异,布局攻守侧重不同,但皆为当时名手。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,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,名手辈出,棋苑空前繁盛。清初,已有一批名手,以过柏龄、盛大有、吴瑞澄诸为最。清康熙末到嘉庆初,弈学更盛,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。其中梁魏今、程兰如、范西屏、施襄夏四人被称为"四大家"。四人中,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,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。施、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,并同于少年成名,人称"海昌二妙"。据说在施襄夏30岁、范西屏31岁时,二人对弈于当湖,经过10 局交战,胜负相当。"当湖十局"下得惊心动魄,成为流传千古的精作。
上一篇:不打不骂管教孩子 培养独立人格
下一篇:魔方知识普及
猜你喜欢
- 青岛围棋培训
电询
人气1844
- 青岛少儿围棋培训课程
电询
人气1663
- 青岛国际跳棋培训
电询
人气1621
- 青岛围棋特训班
电询
人气1535
个性定制课程
优惠课程
优质教育机构
根据需求定制课程